浅谈微软和苹果各自的字体平滑,反锯齿,和次像素渲染技术
(编辑:jimmy 日期: 2024/12/27 浏览:3 次 )
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,对于如何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字体,总是有不同看法。目前,这两家公司都使用次像素渲染(subpixel rendering)技术,使得字体在低分辨率的屏幕上,也能显得很清晰。这两家公司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指导思想。
* 苹果公司通常认为,字体算法的首要目的,是尽可能多得保持原始设计的样子,即使有损屏幕显示的清晰性,也在所不惜。
* 微软公司通常认为,字体的形状一定要适应像素的限制,要保证屏幕显示不模糊、容易辨识,即使字体的形状因此背离原始设计,也在所不惜。
现在,Safari[1]的Windows版本已经发布了。这个软件克服了许多困难,才将苹果公司的字体渲染算法,用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上。这实际上给了你一个机会,在同一台显示器上直接比较两种不同的字体哲学。这有助于你理解我下面要举的例子。我想通过比较,你会注意到两者的不同。苹果系统的字体给人有一点毛茸茸的感觉,边界不是很清晰。但是,从电脑屏幕上看,在不同的字体族(font family)之间,它会显示出更多的变化。原因是苹果公司的渲染算法,比微软公司更忠实于字体的原始设计,能够像印刷品那样,在高清晰度状态下,呈现出字体设计中的细微差别。
这种差别的源头,来自于苹果公司的历史传统,苹果公司一贯非常重视桌面出版和平面设计。它的算法有一个好处,就是当你在电脑中打开针对印刷品的设计稿,你在屏幕上看到的,与最终印刷出来的样子很接近。当你判断一个文本区域的颜色深浅时,这个特性尤其有用。微软公司的处理方法是让字体尽量适应像素的分布,这意味着微软其实不在乎,让字母毛茸茸的边缘被一根根细线替代,即使因此文本在屏幕上显示的颜色比印刷时浅,也无所谓。
微软的处理方法也有一个好处,就是有利于对着屏幕阅读。微软公司信奉实用主义的观点,认定字体的原始设计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,锐利的、便于阅读的屏幕显示更为重要,不一定非拘泥于字体设计师对文本颜色深浅的原始安排不可。这就是说,微软公司设计出的字体主要是为了屏幕显示,比如Georgia字体和Verdana字体,它们完全按照像素的位置设计,在屏幕上确实很漂亮,但是印刷出来后却乏善可陈。
苹果公司正好相反,它选择风格化的路线,将艺术性置于实用性之上。原因很简单,就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Steve Jobs很有品味,而微软公司宁愿选择一条风险较小的路线,这条路线采纳实用主义观点,只要能够达到使用目的就行,完全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。这么说吧,如果苹果公司是Target连锁超市,那么微软公司就是沃尔玛[2]。
好了,现在到了讨论关键问题的时候:用户喜欢哪一种处理方法?Jeff Atwood写过一篇文章,对这两种字体技术进行了逐一比较。不难想像,他的文章引起了热烈的反响。苹果公司的用户喜欢苹果的方法,微软公司的用户喜欢微软的方法。这并不完全都是粉丝情结(fanboyism)。它反映了一个事实,如果你问人们喜欢怎样的风格和设计,除非这些人受过专门训练,否则他们一般会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品种。在最常见的品味这个问题上,如果你做一个偏好调查,你会发现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,他们只好选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答案。这种现象到处都是,不管是字体应用或平面设计,还是选购银器(人们挑选小时候用过的样式)。除非受过专门训练,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否则人们挑中的就是自己最熟悉的。
这就是为什么当苹果公司的工程师,将苹果电脑上的软件移植到Windows系统上时,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正在为Windows用户做出巨大贡献,将自家“优越的”字体渲染技术提供给异教徒使用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Windows用户通常认为,Safari上的字体有点模糊,看上去怪怪的。这些用户不知道原因,他们只是不喜欢这样。实际上,他们心里想的是,“哇噢!这和我使用的系统不一样。我不喜欢有差异。为什么我对这些字体没有好感?嗯,当我靠近仔细一看,这些字体有点模糊。这肯定就是我不喜欢它们的原因了。”
注释:
[1] Safari是苹果公司Mac OS X操作系统的内置浏览器。
[2] 按照销售额计算,沃尔玛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,以购物方便、齐全而著称。Target连锁超市则是美国第五大零售商,经常会搞一些别出心裁的推广活动。比如,2006年感恩节前,Target请来著名魔术师大卫·布莱恩,把他吊在时代广场上空的一个圆球里旋转两天,让他表演如何自己解脱,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,而且被电视、报纸、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广为报道。
* 苹果公司通常认为,字体算法的首要目的,是尽可能多得保持原始设计的样子,即使有损屏幕显示的清晰性,也在所不惜。
* 微软公司通常认为,字体的形状一定要适应像素的限制,要保证屏幕显示不模糊、容易辨识,即使字体的形状因此背离原始设计,也在所不惜。
现在,Safari[1]的Windows版本已经发布了。这个软件克服了许多困难,才将苹果公司的字体渲染算法,用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上。这实际上给了你一个机会,在同一台显示器上直接比较两种不同的字体哲学。这有助于你理解我下面要举的例子。我想通过比较,你会注意到两者的不同。苹果系统的字体给人有一点毛茸茸的感觉,边界不是很清晰。但是,从电脑屏幕上看,在不同的字体族(font family)之间,它会显示出更多的变化。原因是苹果公司的渲染算法,比微软公司更忠实于字体的原始设计,能够像印刷品那样,在高清晰度状态下,呈现出字体设计中的细微差别。
这种差别的源头,来自于苹果公司的历史传统,苹果公司一贯非常重视桌面出版和平面设计。它的算法有一个好处,就是当你在电脑中打开针对印刷品的设计稿,你在屏幕上看到的,与最终印刷出来的样子很接近。当你判断一个文本区域的颜色深浅时,这个特性尤其有用。微软公司的处理方法是让字体尽量适应像素的分布,这意味着微软其实不在乎,让字母毛茸茸的边缘被一根根细线替代,即使因此文本在屏幕上显示的颜色比印刷时浅,也无所谓。
微软的处理方法也有一个好处,就是有利于对着屏幕阅读。微软公司信奉实用主义的观点,认定字体的原始设计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,锐利的、便于阅读的屏幕显示更为重要,不一定非拘泥于字体设计师对文本颜色深浅的原始安排不可。这就是说,微软公司设计出的字体主要是为了屏幕显示,比如Georgia字体和Verdana字体,它们完全按照像素的位置设计,在屏幕上确实很漂亮,但是印刷出来后却乏善可陈。
苹果公司正好相反,它选择风格化的路线,将艺术性置于实用性之上。原因很简单,就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Steve Jobs很有品味,而微软公司宁愿选择一条风险较小的路线,这条路线采纳实用主义观点,只要能够达到使用目的就行,完全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。这么说吧,如果苹果公司是Target连锁超市,那么微软公司就是沃尔玛[2]。
好了,现在到了讨论关键问题的时候:用户喜欢哪一种处理方法?Jeff Atwood写过一篇文章,对这两种字体技术进行了逐一比较。不难想像,他的文章引起了热烈的反响。苹果公司的用户喜欢苹果的方法,微软公司的用户喜欢微软的方法。这并不完全都是粉丝情结(fanboyism)。它反映了一个事实,如果你问人们喜欢怎样的风格和设计,除非这些人受过专门训练,否则他们一般会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品种。在最常见的品味这个问题上,如果你做一个偏好调查,你会发现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,他们只好选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答案。这种现象到处都是,不管是字体应用或平面设计,还是选购银器(人们挑选小时候用过的样式)。除非受过专门训练,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否则人们挑中的就是自己最熟悉的。
这就是为什么当苹果公司的工程师,将苹果电脑上的软件移植到Windows系统上时,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正在为Windows用户做出巨大贡献,将自家“优越的”字体渲染技术提供给异教徒使用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Windows用户通常认为,Safari上的字体有点模糊,看上去怪怪的。这些用户不知道原因,他们只是不喜欢这样。实际上,他们心里想的是,“哇噢!这和我使用的系统不一样。我不喜欢有差异。为什么我对这些字体没有好感?嗯,当我靠近仔细一看,这些字体有点模糊。这肯定就是我不喜欢它们的原因了。”
注释:
[1] Safari是苹果公司Mac OS X操作系统的内置浏览器。
[2] 按照销售额计算,沃尔玛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,以购物方便、齐全而著称。Target连锁超市则是美国第五大零售商,经常会搞一些别出心裁的推广活动。比如,2006年感恩节前,Target请来著名魔术师大卫·布莱恩,把他吊在时代广场上空的一个圆球里旋转两天,让他表演如何自己解脱,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,而且被电视、报纸、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广为报道。
下一篇:Vista下jusched.exe进程与禁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