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汛王松:我是如何度过泡沫和危机的
(编辑:jimmy 日期: 2025/1/23 浏览:3 次 )
蓝汛是2010年第一家登陆华尔街的中国概念股,当时股价一度达到30美元左右,不到一年,已回落到11美元左右。
王松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,听着盆景上传来的潺潺流水声,看着电脑屏幕上起伏不定的股票价格走势图,淡定地喝了一口茶说:“现在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起伏。”
王松依然记得,当年在刚刚创立蓝汛的时候,英特尔的一个投资人曾经来到他的公司考察。在不大的公司里走了一圈之后,他们坐在办公桌前面对面进行交流,那个投资人不屑地说:“你们干这个活儿不太靠谱,这个东西应该电信运营商做,你们做肯定没戏。”三四年后,大概在2004年,还是这个投资人,又一次代表英特尔回到了蓝汛,他一改之前的态度说:“这次来中国,没想到你们成了中国最大了。”
2000年前后,王松和蓝汛一起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光。当时,网络泡沫被无限吹大,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。很多网站尽管依赖于蓝汛的CDN技术,但很难拿出钱来给蓝汛结账。王松清晰地记得,新浪是蓝汛CDN业务的第一个客户,由于商业模式不清晰,没有赚到什么钱。于是,在欠了很长时间的账之后,新浪决定把自己的广告位抵账给蓝汛。“那时候,还没有能赚钱的互联网公司,面对泡沫,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。”
经历了2000年的泡沫还不够。2008年又遭遇金融危机。“很多网络视频网站融资跟不上,就差关门大吉了。”王松说,当时国内几乎所有视频网站都是我的客户。很多视频网站都不得不把股份作抵押,从而来缓解自己的债务,“最多的时候,外面欠我们的账能达到五六千万。”
如今,尽管走过了十几年前的泡沫时代和几年前的金融危机时代,蓝汛依旧能生存并成长,在危机和泡沫中王松和蓝汛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?危机和泡沫又带来了什么?面对未来的行业之路,又有怎样的愿景?听着汩汩水声,喝着清淡茗茶,王松接受了《创业邦》记者的采访。
《创业邦》:在2000年前后,互联网行业出现了很大的泡沫,网站都没有盈利,蓝汛是怎么过来的?
王松:其实泡沫这个东西,有的人说泡沫是个坏现象,有的也认为是个好现象,市场始终都是参差不齐的。可能对一些企业来说,的确就是泡沫了;而对有一些企业来说,实际上就是他的本身所要追求的。
2000年前后的泡沫确实挺可怕的。当时,没有互联网公司赚钱,我们的客户都拿不出钱来结账,我记得新浪是我们第一家客户。当时新浪作为网络平台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,根本就没赚到钱,所以就把广告位给我们抵押。不光对我们,戴尔也曾经得到了新浪作为抵账的广告位。就在那段时间,我们经常能接到广告公司的电话说,你们干脆把新浪的广告位卖给我吧,我们来卖。我们当时甚至考虑成立专门的广告公司来做这些。但是很快,当新浪开始赚钱的时候,这些广告位就被收回去了。
那时候当然也跟大家不断地讲,当然你就找赚钱的客户了,互联网是不太赚钱,但是我觉得其实你会发现什么?有不赚钱的客户,你要刻意地去找那些能够持续有钱给你的客户,互联网其实可以帮你冲量。也是在2001年、2002年给我们一个机会,那时候我们找到一些企业政府的客户,还有一些跨国企业。这些跨国企业包括索尼、爱立信、可口可乐。当然这些都是被逼出来的,市场逼着我们去寻找新的客户群。到开始有短信的时候,我觉得那可能可以说是低谷完了以后第一次看到曙光。那时TOM第一次愿意给钱了,因为做短信、做彩信,做那些短信的图片,大量的信息需要快速被分发。所以他愿意花钱来买应用服务了。后来,像eBay、易趣、淘宝也对我们的业务有了需求。你会发现新一轮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泡沫,也带来了新的机会。
我记得在2001年的时候,世纪互联拿到了一笔投资,并且已经按预算将业务铺开了。没想到“9·11”一来,所有的投资人全部撤资。世纪互联的陈升当时跟我说,感觉像死过一次一样。经历了泡沫之后,做CDN的企业越来越少。我常说,因为当时没有人再做CDN了,就把我们一家剩下了,所以我们就坚持下来了。我们在CDN行业的发展不是刺刀拼来的,而是别人不做了而我们就做起来了。
《创业邦》:有了第一次泡沫的经验,2008年的时候面对金融危机,蓝汛在应对上是不是感觉更加自如了呢?
王松:2008年的时候,泡沫主要是来自互联网视频,那时候土豆、优酷这类的,2008年底开始,最极端的时候,我们用户欠账总额超过5000万。有的最后说实在没钱了,把股份押给蓝汛。当时很多网站都说,融资没有到位。还有一些是海外融资,属于在海外构架,人民币进不来,于是就打算先把美元押给蓝汛,之后再用钱来赎。
当时网络互联视频行业的泡沫大得惊人。我们开始在这方面的业务比例占到了50%~60%,我们有五六千万的窟窿要堵。因为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是我们的客户,我们要替他们分担很多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。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,我发现,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资金和资源过多地投入到某个行业当中去。于是我们开始削减在网络互联视频行业的业务比例。2008年的那次金融危机的确是打击蛮大的,所以使得我们这一块儿,大概真的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去消化,就是用其他业务的收入去平衡。
现在,我们将自己的资源平均分配到了八类业务当中去,这里面包括门户网站、政府机关、传统媒体、垂直视频网站、游戏网站、社区网站、大型公司企业、电子商务等,我们要保证每项业务在我们运营中的比例不超过13%,这样我们就不会在某个行业遭遇困难的时候承担太大的风险。例如,在互联视频网站遇到融资困难的时候,对我们的影响很小,原因就是我们把这部分的业务压缩到了不到10%,这也是危机给我最大的启示。
《创业邦》:你是如何找到第一个客户的?
王松:1999年,当时互联网网络速度都很慢。所以我们买来那套卫星系统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,就是类似于像CDN的功能。它通过卫星把一些大家常看的网站Deliver到各地。比如说你定制了雅虎,只要雅虎更新了,那套卫星系统给你把雅虎广播到本地电脑里面。当时电信买了这个设备没用,我们说我们把它用起来,我们把它变成一个服务模式来做,所以早期我们把Cache设备卖给电信运营商,用挣来的钱来养活我们做应用服务的运营,也就是说用副业来养主业。在服务方面我们做的是什么呢?例如,新浪的这些内容我们尽快地可以给你,因为当时带宽很窄嘛,我们通过卫星系统帮助网站把内容Deliver到各个城市里面。记得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,中国队每得一块金牌,新浪网就瘫一次,他们说怕得金牌了。那时候我们说我们做这么一个服务,我们做一个CDN服务,我们把内容搁到全国各地去,不会来冲击源网站。
《创业邦》:现在CDN行业在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?
王松:目前中国CDN的普及率还不到5%,而美国的数字是30%~40%。像蓝汛这样的服务提供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尽管像淘宝这样的大企业有自建CDN的趋势,我们并不担心,一旦一个产品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模式,并且成为一个产业的时候,企业最终都会倾向于将这部分业务外包。而蓝汛自身也在为未来做准备,在“移动互联网”、“三网融合”、“电子商务”等方面提前做研究。以便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。
《创业邦》:蓝汛在美国是否有对标公司,对标公司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?
王松:有,比较大的是阿克曼。1998年成立的公司,第一个客户是雅虎。1999年上市,当时上市的时候那个炒得非常非常地热。2000年的时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,阿克曼也是到2005年才开始盈利,阿克曼上市之后至少五到六年之间。所以,CDN在美国2000年的时候已经热过一次了,因为美国发生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的时候,其实最大的泡沫是CDN,当时的阿克曼股价300多块钱,比雅虎高。
在美国,像雅虎、谷歌(微博)这样的公司后面会有一堆这样的公司去做相关的下游产业。例如,雅虎这么一个公司成功了,凝聚了很多家公司心血。支撑这个产业发展不是单一的一家公司。雅虎今天再烂,它只是说没有未来,但是它的盈利能力和它的整个配套能力,国内没有哪家互联网公司能跟他们去比,因为美国互联网产业很强,给雅虎做配套、支撑服务的一批公司很强,所以我感觉在中国的这个互联网产业其实还是蛮弱的。
在中国,你会发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,第一轮互联网高峰的时候,我们肯定的就是新浪、搜狐模仿雅虎的模式了,后来易趣模仿eBay的模式。但是我们没看到后边那些公司。中国这么大一个互联网市场背后,互联网产业背后到今天为止还没一家像样的公司起来。所以,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公司、一个企业的事情,而是整个产业的共同进步。这中间就要求有更为全面的产业细分,更为专业的细分部门的建设。这方面工作的任务量还是很大的,机会也自然就会很多。
《创业邦》:上市之后你如何面对股价的高低起伏?
王松:2010年10月1日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交易。上市当天股票价涨幅高达95%,收盘价高达27.15美元,打破了2007年以来企业在美上市当天涨幅的最高纪录。而现在只有十几美元。我觉得忽高忽低很正常。主要两类投资者,一类是所谓的长线投资者,还有一类是对冲基金算短线的。这两位投资者作用不太一样,长线投资者可能更多地是看产业长期发展,真正是理性投资者实际上占的比例不是太高。对冲基金就是短时间内炒新的概念,他基本也就看短期效益。所以在定价的时候,对冲基金会很快把你的价格抬高,而这些长线投资者会把你的价格稳定住。如果你的这个组合里面如果要是说对冲基金太多,可能风险太大,突然进来炒,可能会很快进、很快走,会可能把你股价炒得很高,或者等他一走,这股价马上跌下来了。我们刚上市半年的公司,其实完全还是处于一个非常非常波动的。
《创业邦》:蓝汛在商业模式上有哪些调整?
王松:一开始想卖给电信的、想卖给运营商,当时按照我们的商业计划书,我们引进一套卫星系统,中国卫星做了宽带接入,中国电信(微博)买了,广东电信也买了。也就是我们把他代理进来。卖给中国的运营商。中国这些运营商,对新东西、新业务,学习也蛮快的,很快就接受了。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市场能力的确很差,不论从包装产品还是使用方式方法,都不尽如人意。于是我们就把目标客户扩大到了互联网网站。
《创业邦》:面对依旧严峻的形势,泡沫依旧存在,而且会长期存在。蓝汛除了在业务上进行细分之外,还做了哪些努力?
王松:在细分市场业务方面,我们还是会继续努力。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增长就是说移动互联网,移动互联网的相关业务将在我们的业务中比重越来越高。我们也会更加注重网络电视和电子商务业务的拓展,尤其是电子商务,我们发现,在这一行业中的泡沫已经越来越小了。除了这些努力,我们也会将大部分融资资金用于我们自己的光缆建设。我们投了一个光缆、光纤,从北京一直到杭州,2300公里的光缆。我们的想法是,由于我们的复用率高、流量大、业务面广,所以最终的成本可能为零,而这样的光缆建设却可以为我们的CDN业务构建一个大的框架。当然,我们也会继续广大我们的终端覆盖面。今后,我们会超越传统网络,到几乎所有的家用电器可能都会成为互联网终端。这些新的方向,都将有助于我们面对今后的挑战和危机。
王松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,听着盆景上传来的潺潺流水声,看着电脑屏幕上起伏不定的股票价格走势图,淡定地喝了一口茶说:“现在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起伏。”
王松依然记得,当年在刚刚创立蓝汛的时候,英特尔的一个投资人曾经来到他的公司考察。在不大的公司里走了一圈之后,他们坐在办公桌前面对面进行交流,那个投资人不屑地说:“你们干这个活儿不太靠谱,这个东西应该电信运营商做,你们做肯定没戏。”三四年后,大概在2004年,还是这个投资人,又一次代表英特尔回到了蓝汛,他一改之前的态度说:“这次来中国,没想到你们成了中国最大了。”
2000年前后,王松和蓝汛一起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光。当时,网络泡沫被无限吹大,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。很多网站尽管依赖于蓝汛的CDN技术,但很难拿出钱来给蓝汛结账。王松清晰地记得,新浪是蓝汛CDN业务的第一个客户,由于商业模式不清晰,没有赚到什么钱。于是,在欠了很长时间的账之后,新浪决定把自己的广告位抵账给蓝汛。“那时候,还没有能赚钱的互联网公司,面对泡沫,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。”
经历了2000年的泡沫还不够。2008年又遭遇金融危机。“很多网络视频网站融资跟不上,就差关门大吉了。”王松说,当时国内几乎所有视频网站都是我的客户。很多视频网站都不得不把股份作抵押,从而来缓解自己的债务,“最多的时候,外面欠我们的账能达到五六千万。”
如今,尽管走过了十几年前的泡沫时代和几年前的金融危机时代,蓝汛依旧能生存并成长,在危机和泡沫中王松和蓝汛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?危机和泡沫又带来了什么?面对未来的行业之路,又有怎样的愿景?听着汩汩水声,喝着清淡茗茶,王松接受了《创业邦》记者的采访。
《创业邦》:在2000年前后,互联网行业出现了很大的泡沫,网站都没有盈利,蓝汛是怎么过来的?
王松:其实泡沫这个东西,有的人说泡沫是个坏现象,有的也认为是个好现象,市场始终都是参差不齐的。可能对一些企业来说,的确就是泡沫了;而对有一些企业来说,实际上就是他的本身所要追求的。
2000年前后的泡沫确实挺可怕的。当时,没有互联网公司赚钱,我们的客户都拿不出钱来结账,我记得新浪是我们第一家客户。当时新浪作为网络平台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,根本就没赚到钱,所以就把广告位给我们抵押。不光对我们,戴尔也曾经得到了新浪作为抵账的广告位。就在那段时间,我们经常能接到广告公司的电话说,你们干脆把新浪的广告位卖给我吧,我们来卖。我们当时甚至考虑成立专门的广告公司来做这些。但是很快,当新浪开始赚钱的时候,这些广告位就被收回去了。
那时候当然也跟大家不断地讲,当然你就找赚钱的客户了,互联网是不太赚钱,但是我觉得其实你会发现什么?有不赚钱的客户,你要刻意地去找那些能够持续有钱给你的客户,互联网其实可以帮你冲量。也是在2001年、2002年给我们一个机会,那时候我们找到一些企业政府的客户,还有一些跨国企业。这些跨国企业包括索尼、爱立信、可口可乐。当然这些都是被逼出来的,市场逼着我们去寻找新的客户群。到开始有短信的时候,我觉得那可能可以说是低谷完了以后第一次看到曙光。那时TOM第一次愿意给钱了,因为做短信、做彩信,做那些短信的图片,大量的信息需要快速被分发。所以他愿意花钱来买应用服务了。后来,像eBay、易趣、淘宝也对我们的业务有了需求。你会发现新一轮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泡沫,也带来了新的机会。
我记得在2001年的时候,世纪互联拿到了一笔投资,并且已经按预算将业务铺开了。没想到“9·11”一来,所有的投资人全部撤资。世纪互联的陈升当时跟我说,感觉像死过一次一样。经历了泡沫之后,做CDN的企业越来越少。我常说,因为当时没有人再做CDN了,就把我们一家剩下了,所以我们就坚持下来了。我们在CDN行业的发展不是刺刀拼来的,而是别人不做了而我们就做起来了。
《创业邦》:有了第一次泡沫的经验,2008年的时候面对金融危机,蓝汛在应对上是不是感觉更加自如了呢?
王松:2008年的时候,泡沫主要是来自互联网视频,那时候土豆、优酷这类的,2008年底开始,最极端的时候,我们用户欠账总额超过5000万。有的最后说实在没钱了,把股份押给蓝汛。当时很多网站都说,融资没有到位。还有一些是海外融资,属于在海外构架,人民币进不来,于是就打算先把美元押给蓝汛,之后再用钱来赎。
当时网络互联视频行业的泡沫大得惊人。我们开始在这方面的业务比例占到了50%~60%,我们有五六千万的窟窿要堵。因为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是我们的客户,我们要替他们分担很多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。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,我发现,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资金和资源过多地投入到某个行业当中去。于是我们开始削减在网络互联视频行业的业务比例。2008年的那次金融危机的确是打击蛮大的,所以使得我们这一块儿,大概真的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去消化,就是用其他业务的收入去平衡。
现在,我们将自己的资源平均分配到了八类业务当中去,这里面包括门户网站、政府机关、传统媒体、垂直视频网站、游戏网站、社区网站、大型公司企业、电子商务等,我们要保证每项业务在我们运营中的比例不超过13%,这样我们就不会在某个行业遭遇困难的时候承担太大的风险。例如,在互联视频网站遇到融资困难的时候,对我们的影响很小,原因就是我们把这部分的业务压缩到了不到10%,这也是危机给我最大的启示。
《创业邦》:你是如何找到第一个客户的?
王松:1999年,当时互联网网络速度都很慢。所以我们买来那套卫星系统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,就是类似于像CDN的功能。它通过卫星把一些大家常看的网站Deliver到各地。比如说你定制了雅虎,只要雅虎更新了,那套卫星系统给你把雅虎广播到本地电脑里面。当时电信买了这个设备没用,我们说我们把它用起来,我们把它变成一个服务模式来做,所以早期我们把Cache设备卖给电信运营商,用挣来的钱来养活我们做应用服务的运营,也就是说用副业来养主业。在服务方面我们做的是什么呢?例如,新浪的这些内容我们尽快地可以给你,因为当时带宽很窄嘛,我们通过卫星系统帮助网站把内容Deliver到各个城市里面。记得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,中国队每得一块金牌,新浪网就瘫一次,他们说怕得金牌了。那时候我们说我们做这么一个服务,我们做一个CDN服务,我们把内容搁到全国各地去,不会来冲击源网站。
《创业邦》:现在CDN行业在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?
王松:目前中国CDN的普及率还不到5%,而美国的数字是30%~40%。像蓝汛这样的服务提供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尽管像淘宝这样的大企业有自建CDN的趋势,我们并不担心,一旦一个产品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模式,并且成为一个产业的时候,企业最终都会倾向于将这部分业务外包。而蓝汛自身也在为未来做准备,在“移动互联网”、“三网融合”、“电子商务”等方面提前做研究。以便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。
《创业邦》:蓝汛在美国是否有对标公司,对标公司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?
王松:有,比较大的是阿克曼。1998年成立的公司,第一个客户是雅虎。1999年上市,当时上市的时候那个炒得非常非常地热。2000年的时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,阿克曼也是到2005年才开始盈利,阿克曼上市之后至少五到六年之间。所以,CDN在美国2000年的时候已经热过一次了,因为美国发生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的时候,其实最大的泡沫是CDN,当时的阿克曼股价300多块钱,比雅虎高。
在美国,像雅虎、谷歌(微博)这样的公司后面会有一堆这样的公司去做相关的下游产业。例如,雅虎这么一个公司成功了,凝聚了很多家公司心血。支撑这个产业发展不是单一的一家公司。雅虎今天再烂,它只是说没有未来,但是它的盈利能力和它的整个配套能力,国内没有哪家互联网公司能跟他们去比,因为美国互联网产业很强,给雅虎做配套、支撑服务的一批公司很强,所以我感觉在中国的这个互联网产业其实还是蛮弱的。
在中国,你会发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,第一轮互联网高峰的时候,我们肯定的就是新浪、搜狐模仿雅虎的模式了,后来易趣模仿eBay的模式。但是我们没看到后边那些公司。中国这么大一个互联网市场背后,互联网产业背后到今天为止还没一家像样的公司起来。所以,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公司、一个企业的事情,而是整个产业的共同进步。这中间就要求有更为全面的产业细分,更为专业的细分部门的建设。这方面工作的任务量还是很大的,机会也自然就会很多。
《创业邦》:上市之后你如何面对股价的高低起伏?
王松:2010年10月1日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交易。上市当天股票价涨幅高达95%,收盘价高达27.15美元,打破了2007年以来企业在美上市当天涨幅的最高纪录。而现在只有十几美元。我觉得忽高忽低很正常。主要两类投资者,一类是所谓的长线投资者,还有一类是对冲基金算短线的。这两位投资者作用不太一样,长线投资者可能更多地是看产业长期发展,真正是理性投资者实际上占的比例不是太高。对冲基金就是短时间内炒新的概念,他基本也就看短期效益。所以在定价的时候,对冲基金会很快把你的价格抬高,而这些长线投资者会把你的价格稳定住。如果你的这个组合里面如果要是说对冲基金太多,可能风险太大,突然进来炒,可能会很快进、很快走,会可能把你股价炒得很高,或者等他一走,这股价马上跌下来了。我们刚上市半年的公司,其实完全还是处于一个非常非常波动的。
《创业邦》:蓝汛在商业模式上有哪些调整?
王松:一开始想卖给电信的、想卖给运营商,当时按照我们的商业计划书,我们引进一套卫星系统,中国卫星做了宽带接入,中国电信(微博)买了,广东电信也买了。也就是我们把他代理进来。卖给中国的运营商。中国这些运营商,对新东西、新业务,学习也蛮快的,很快就接受了。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市场能力的确很差,不论从包装产品还是使用方式方法,都不尽如人意。于是我们就把目标客户扩大到了互联网网站。
《创业邦》:面对依旧严峻的形势,泡沫依旧存在,而且会长期存在。蓝汛除了在业务上进行细分之外,还做了哪些努力?
王松:在细分市场业务方面,我们还是会继续努力。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增长就是说移动互联网,移动互联网的相关业务将在我们的业务中比重越来越高。我们也会更加注重网络电视和电子商务业务的拓展,尤其是电子商务,我们发现,在这一行业中的泡沫已经越来越小了。除了这些努力,我们也会将大部分融资资金用于我们自己的光缆建设。我们投了一个光缆、光纤,从北京一直到杭州,2300公里的光缆。我们的想法是,由于我们的复用率高、流量大、业务面广,所以最终的成本可能为零,而这样的光缆建设却可以为我们的CDN业务构建一个大的框架。当然,我们也会继续广大我们的终端覆盖面。今后,我们会超越传统网络,到几乎所有的家用电器可能都会成为互联网终端。这些新的方向,都将有助于我们面对今后的挑战和危机。
下一篇:一个土包子站长的建站心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