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页制作 
首页 > 网页制作 > 浏览文章

CSS学习之一 CSS样式的引入

(编辑:jimmy 日期: 2024/11/17 浏览:3 次 )
HTML中,我们通常使用link元素引入外部样式表,link有以下几个属性:
1、rel,代表“关系”(relation),在这里,关系(即rel值)为“stylesheet”;
2、type,总是设置为“text/css”,描述了使用link加载的数据类型;
3、href,值为样式表的URL,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的;
4、media,默认值是“all”,说明样式表要运用于表现的媒体,还有其他取值:aural(用于语音合成器、屏幕阅读器和文档的其他声音表现)、braille(用Braille设备表现文档时使用)、embossed(用Braille设备打印时使用)、handheld(用于手持设备)、print(为视力正常的用户打印文档时使用,还会在显示文档的“打印预览”时使用)、projection(用于投影仪)、screen(在屏幕媒体,如计算机显示器中使用)、tty(在固定间距环境,如电传打印机中显示文档时使用)、tv(在电视上显示文档时使用)。不过,各个浏览器对它们的支持情况可能不同。
5、title,不常用,但是当rel值为“alternate stylesheet”时,使用title属性可以生成一个候选样式表列表供用户选择。
当rel值为“alternate stylesheet”时,还可以提供候选样式表,只有在用户选择这个样式表时才用于文档表现。代码示例如下:

复制代码代码如下:
<link rel="stylesheet" type="text/css" href="style1.css" media="screen,print" /><!-- media属性可以有多个值,用逗号隔开 -->
2 <link rel="alternate stylesheet" type="text/css" href="style2.css" media="screen,print" title="big" /><!-- alternate指定候选样式表 -->
3 <link rel="alternate stylesheet" type="text/css" href="style3.css" media="screen,print" title="small" />

除此之外,我们还可以使用内部样式表为页面添加样式:

复制代码代码如下:
<style type="text/css">
2 <!-- /* 把声明的样式包含在一个html注释中,这样可以解决较老的浏览器不识别style的问题 */
3 body {background:grey;}
4 -->
5 </style>

经常看到很多朋友在<style>后面加入HTML注释,然后再在里面写样式,终于知道原因如上。
还有一种方法,就是使用@import方法导入样式表,只是要注意以下,摆放的位置,因为@import是css定义的引用样式的方法,所以它应该放在<style>元素里面,而且,它前面不能够有任何其他规则(当然,不包括其它的@import,因为一个<style>里可以放不止一个@import),否则,后面导入的样式讲失效,代码示例:

复制代码代码如下:
<style type="text/css">
2 <!-- /* 把声明的样式包含在一个html注释中,这样可以解决较老的浏览器不识别style的问题 */
3 @import url("style2.css");/* @import出现在样式表开头 */
4 body {background:grey;}
5 @import url(style3.css);/* @import前面有样式,所以被忽略 */
6 -->
7 </style>

 接下来就是内联样式了,即在HTML标签里添加style属性,里面写需要的样式,但是要注意,@import是不可以用在内联样式中的,代码示例:

复制代码代码如下:<p style="@import url('style3.css');">CSS document</p><!-- 不能在style属性中使用@import -->
像上面的做法是不对的。
暂时这么多,以后会继续补充。^_^
上一篇:WIN7操作系统下做好IE6,IE7的兼容性测试
下一篇:纯CSS实现的小三角
一句话新闻
Windows上运行安卓你用过了吗
在去年的5月23日,借助Intel Bridge Technology以及Intel Celadon两项技术的驱动,Intel为PC用户带来了Android On Windows(AOW)平台,并携手国内软件公司腾讯共同推出了腾讯应用宝电脑版,将Windows与安卓两大生态进行了融合,PC的使用体验随即被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。